台北杂感

有一次,我实验室的教授,我都称他为老师, 问我要不要到一个国际研讨会,地点在圆山大饭店(以前蒋介石太太用国库建的中国古典式饭店),他说值得一睹,所以也提醒我好几次。我和fax答应去了。当天老师是研讨会其中一环的主持人。刚抵达饭店,老师就偷偷的告诉我们:“等一下的研讨会可能会有点闷,如果觉得闷就出来走走,参观这饭店”。哈,原来老师是志在想带我们出来玩。。。

路总是在一个陌生的城市里会做得事情。记得有一次,走在街上,见到有个快要叫破嗓子正在卖烧香肠的阿嫂,然后我们走过去问路,开始还想阿嫂会不会摆臭脸或赶我们走,后来只见阿嫂清一清喉咙 就好言好语地跟我们解释路向。其实向路人问路也是一样,总会仔细地解释,有的甚至会一路带领我们走,害怕我们迷路,直到现在还没遇过一些是会敷衍还是会说很忙或害怕打劫的,总觉得人们对于陌生人总抱着友善。


一个大马的朋友,刚从北京来到台湾,第一次和我们搭巴士时好奇地问道,为么他们(年轻人)有空位子不坐,反而要站着?这经验在我第一次搭巴士时我也曾经疑惑过。后来才知道,原来这里有个搭车文化,就像我们道德教育里的第一课,在巴士让位给老婆婆的故事。每个只要看到老人或小孩就会马上站起来让座。有一次,我也站起来想让座,可是那太太却阻止我说:“你坐你坐,我没这么老”。。。


还有让我感到惊讶的是 这里的华文报章和新闻电台。大部分人都会喜爱这里的两家24小时的华文新闻台,可是报道的都是本地新闻,尤其是花边新闻占多,极少国际新闻。 比如说选美小姐跌倒报了10分钟,一个有钱人的婚礼报了15分钟等。。。两家分别只在于,一家是台北较热门的,是会报道一整天关于‘大中至正’被拆的新闻。另一家则在农民区收市率较好的,是会一直播放‘加入联合国’的广告。所幸的是,当我翻开英文报章和杂志里头还有含有国际要闻,世界趋势。

这个城市里,在街道上见到有很多人来来往往,人们喜欢在小档铺买美丽的衣服首饰,喜欢在路边摊买小食吃,路边摊可能还比附近的麦当劳好生意。在台北的夜市比超市还多。在大街小巷里,只须有个摊子或是一个简单的店铺,每个小市民都可以当老板,只在于赚多赚少,重要的是消费的钱并没有全部都流到大集团的老板口袋里,大有大做,小有小做,大小共存。在shopping complex里可以看到室内的精心设计 高贵优雅,走在街道上可以看到城里 好的一面 坏的一面,社会一丝不挂 赤裸裸呈现在面前。也许也是这样,让人们对这片老地方含有一份情感。



在艺术画里,总会让欣赏它的人觉得那乱不成章。

这文章却是写的时候乱不成章,所以我只能说它并不是一个艺术品。

台北



留言